中文名:莱德利基虫
外文名:Redlicchia
生产年代:早寒武世
地质表层:寒武纪早至中期
纲:三叶虫纲
目:莱德利虫目
形态特征:头盖呈亚方形。头鞍锥形,凸起,有三对头鞍沟。眼叶呈新月形,后端距头鞍甚远。眼脊清楚,向后斜伸。内眼颊平缓凸起,约为头鞍宽度的1/3。内边缘凸起,与外边缘宽度近相等,具一较宽的中脊。前边缘沟无任何凹坑构造。后侧翼大而宽,后侧沟宽深。面线前支向外分散,与中轴成30一40°交角,后支向外向后延伸。胸部15节,第9节有一较长而粗的轴刺。尾部小而凸起,具有一对凹坑。
分布范围:分布于亚洲、大洋洲及非洲。我国产于北方的馒头组,西南涂洎铺组及平庙缃垒。莱得利基虫只生活于寒武纪早、中期,因此,在寒武纪地层中、下部寻找到莱得利基虫化石的可能性会更大些,而在其他地质时代形成的地层中则是不可能找到的。
莱德利虫是属于莱德利虫目的古无脊椎动物。简称“莱氏虫”。三叶虫纲中出现较早的一类。以最早研究此种化石的英国古生物学家莱得利基而得名。头鞍窄而长,几乎伸至外边缘,三对头鞍沟,颈环宽大。具颊刺。眼叶新月形,末端与头鞍相接。边缘沟深。面线前支与中轴线交角成45°~90°。胸节多。尾部小,不分节。